南海高风险体育项目培训警示
南海区对高风险体育项目的培训和警示工作非常重视,采取了多项措施以确保参与者的安全。以下是一些具体的警示和培训措施:
1. 设立警示标志: 根据《广东省高危险性体育项目经营活动管理规定》,高危险性体育项目的经营者在显著位置必须设立警示标志,明确项目的危险性、安全要求、器材设施使用、参与者年龄和身体要求等信息。
2. 加强安全培训: 南海区桂城街道开展了游泳场馆救生员应急演练集中培训班,旨在提升救生员的救生技能和应急处置能力。培训内容包括突发溺水事件的应急处置全流程、心肺复苏、AED心脏除颤器使用等。
3. 市场监管: 南海区进一步加强对高危险性体育项目经营场所的市场监管,督促各场所落实安全措施,确保经营场所的安全有序。
4. 防溺水宣传: 南海区加强防溺水安全知识的宣传,提高家长和学生的防溺水安全意识,筑牢未成年人防溺水的“安全网”。
5. 定期检查: 县级以上体育行政部门每年至少一次对公共体育场馆、高危险性体育项目经营活动场所、大型群众性体育赛事活动的管控重大风险情况进行检查。
6. 应急演练: 各经营场所需要定期开展应急救援演练,建立预警机制,制定应急预案,确保在突发情况下能够迅速有效地进行处置。
通过以上措施,南海区力求在高风险体育项目的经营和管理中做到万无一失,保障参与者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南海高风险体育项目培训警示:筑牢安全防线
守护生命健康
随着夏季的到来,南海区的高危险性体育项目如游泳、潜水等逐渐增多,这些项目因其高风险特性,对参与者的安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提高从业人员的安全意识和应急处置能力,南海区近日开展了高风险体育项目培训,旨在筑牢安全防线,守护生命健康。
一、安全意识提升,责任重于泰山
在培训会上,南海区卫生监督所公共卫生监督股股长关翠仪强调了安全意识的重要性。她指出,游泳场所负责人作为“卫生安全第一责任人”,必须时刻绷紧安全这根弦,将安全责任落实到每一个环节。只有通过不断提升安全意识,才能有效预防事故的发生。
二、卫生管理规范化,保障水质安全
南海区游泳场所卫生监督抽检结果显示,部分场所存在尿素、游泳池水游离性余氯、细菌总数等超标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关翠仪提出了具体的解决办法,包括完善卫生管理档案、熟悉池水消毒和余氯检测操作、落实泳池每日水质自检公示等。通过规范化管理,确保游泳场所的水质安全,为市民提供健康的游泳环境。
三、应急救援演练,提升应急处置能力
为了提高游泳场馆从业人员对紧急突发事件的反应和救援能力,南海区组织了应急救援演练。演练内容包括脊柱受伤施救、开放性创伤处理、水下抽筋施救、水下昏迷施救等。通过实战演练,使从业人员熟悉各类救援技巧,提高应急处置能力,为保障泳客的生命安全奠定基础。
四、远程监管与日常监管相结合,规范经营行为
南海区相关职能部门通过日常监管和远程监管相结合的方式,规范高危险性体育项目经营场所的活动行为。一方面,加强对游泳场馆的日常巡查,确保其符合相关安全标准;另一方面,利用远程监管技术,对游泳场馆进行实时监控,及时发现并纠正安全隐患。
五、市民参与与监督,共同维护安全环境
除了政府和相关部门的努力,市民的参与和监督也至关重要。市民在享受游泳等高风险体育项目的同时,要关注场所的安全设施和卫生状况,发现问题及时向相关部门举报。只有大家共同努力,才能营造一个安全、健康的体育环境。
南海区高风险体育项目培训警示活动,旨在提高从业人员的安全意识和应急处置能力,规范游泳场所的卫生管理,保障市民的生命健康。通过此次培训,南海区将继续加强监管,完善安全措施,为市民提供更加安全、放心的体育服务。同时,也呼吁广大市民积极参与,共同维护南海区的体育安全环境。